根據“巴人講習”基層理論文藝微宣講總體部署,現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征集“巴人講習”基層理論文藝微宣講作品表演腳(劇)本、唱(歌)詞等文本。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目的 充分依托重慶本土地域文化特色,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傳播方式,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文藝新媒體承載理論內容,把豐富厚重的理論內容轉化成短小精致的藝術作品,通過由“講”向“演”的轉變,有效提升理論宣講的趣味性、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面,切實增強理論宣講的廣泛性、群眾性、實效性。
二、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三、征集時間 投稿時間從即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四、稿件要求 (一)作品類型 1.小品、微短劇、短視頻等腳本; 2.快板、三句半、新重慶故事、重慶言子等文本; 3.四川竹琴、四川清音、連簫、地方小劇等唱詞; 4.新民謠、新民歌等歌詞; 5.其他短時長舞臺表演類藝術文本。 (二)作品要求 1.作品應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鞭笞假丑惡,堅持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注重將黨的創新理論取得的實踐成果融入作品,注重從群眾生活中萃取創作素材,讓作品內容不但要接天線、還應沾地氣、更要沁人心。 2.順應新媒體背景下的信息傳播規律和基層群眾的審美需求,切實在“微”字上做文章、下功夫。不論是線下文藝節目還是線上視頻作品,必須做到短而精。 3.堅持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題材上注重以小見大,藝術上力求短小精干,內容上做到豐富多彩,形式上突出喜聞樂見。創作中要堅持寓教于樂,避免空洞說教;堅持視角獨特,避免面面俱到;堅持藝術創新,避免墨守成規。 4.各類作品腳本文本容量需滿足舞臺轉化的時長要求,其中微短劇、小品、地方小劇表演時長在15分鐘以內(腳本文本一般不超過5000字,角色設計不超過5人),新重慶故事、重慶言子等節目表演時長在10分鐘以內(表演文本一般不超過1000字),竹琴、連簫、快板、三句半等節目表演時長在7分鐘以內(唱詞文本一般不超過500字),新民謠、新山歌等節目表演時長在5分鐘以內(歌詞一般每段不超過100字)、短視頻表演時長在5分鐘以內(表演腳本文本一般不超過1000字)。
五、特別說明 (一)應征者應對作品擁有完整的著作權,并保證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權、名譽權、隱私權等在內的合法權益。主辦方、承辦方不承擔包括(但不限于)參評作者因名譽權、著作權等糾紛產生的法律責任。如征稿作品存在侵犯第三人合法權益的情形,并因此給主辦方、承辦方造成損失的,相關損失由應征者承擔。 (二)此次征稿只收文字稿(WORD版本文檔),征稿截止后將進行專家評審,對優秀作品給予一定的創作扶持補貼。 (三)對評審出的優秀作品,主辦方將有對作品進行適當修改的權利,同時將其納入“巴人講習”基層理論文藝微宣講作品庫,無償提供給全市參與“巴人講習”基層理論文藝微宣講活動的演藝團隊、短視頻團隊使用,開展后續創作。 (四)納入“巴人講習”基層理論文藝微宣講作品庫的作品經后續創作,可以公開演出、宣傳推廣、推優評獎,在后續的一切活動中,作者只保留署名權、名譽權,不得索取其他收益。 (五)優秀作品(獲得創作扶持補貼者)作者如將作品在其他媒體發表、獎項申報、公開刊印、排練演出時,應當在適當地方標注或說明“此作品獲得‘巴人講習’基層理論文藝微宣講創作扶持”。 (六)凡參與本次征稿活動的應征者視為同意并遵守本啟事相關作品使用規定。 (七)應征者一旦進行投稿,即視為應征者同意按本啟事要求向主辦方、承辦方讓渡或許可使用投稿稿件的相關著作權權能。 (八)本次征稿活動最終解釋權歸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六、聯系方式 投稿郵箱:cqwljb@163.com(注:作品命名為“作品名+作品類型+姓名+聯系電話”) 聯系人:胡老師 電話:023-67901206 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