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戲劇家協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全市戲劇家、戲劇工作者、戲劇組織和關心支持戲劇事業的相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自愿組成的全市專業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戲劇界的橋梁和紐帶,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
重慶市戲劇家協會是中國戲劇家協會、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團體會員,成立于1981年。2000年7月27日,召開了直轄后第一次代表大會;2006年8月2日、2011年2月25日、2016年7月10日、2021年6月18日,分別召開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代表大會。
一、主要活動概況
市劇協匯聚全市各類戲劇人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斷探索創新,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整合社會資源,開展系列豐富多彩的戲劇活動。直轄后開展的主要活動有:
2001年自籌資金排演方言喜劇《抓壯丁》,商業演出30余場。
2002年籌集資金拍攝電視系列劇《三峽移民故事》,其中的中篇電視劇《移民金大花》獲得第2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中篇電視劇優秀作品獎、第二屆重慶市文學藝術獎、第九屆重慶市 “五個一”工程獎。
2003年與市文聯、萬州區文聯等單位聯合排演根據中篇電視劇《移民金大花》改編的同名方言話劇《移民金大花》,獲得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第三屆重慶市文學藝術獎,成功演出三百余場。
2005年成功創辦 “重慶大學生戲劇演出季”(原重慶大學生戲劇節),成功舉辦七屆。
2007年舉辦 “重慶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現代戲匯演”。
2011年成功承辦“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
2014年成功創辦第二大品牌活動“重慶青年戲劇演出季”,成功舉辦三屆。
2017年創辦第三大品牌活動“重慶中小學戲曲小梅花展演”,成功舉辦四屆。
2018年,與重慶大學聯合排演話劇《重慶家書》獲得重慶市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第八屆重慶藝術獎。
2017—2021年,先后舉辦“風采巴渝”、“聆聽時代聲音”、“向祖國獻禮”、“暢想新時代·闊步迎小康”、“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聚力鄉村振興戰備”等主題性優秀原創劇目展演。
二、重要成果展示
協會在全面推進工作的同時,注重重慶戲劇成果展示,積極組織優秀戲劇人才、精品力作參加全國性賽事活動,努力爭取更多榮譽。
成功組織推薦戲劇人才參與中國劇協獎項、賽事評選,黃榮華(市川劇院)、張軍強(市京劇院)、張禮慧(市歌劇院、重慶師范大學)、譚繼瓊(三峽川劇團)、周利(市京劇院)、吳熙(市川劇院)等先后榮獲第22屆、23屆、24屆、25屆、26屆、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沈鐵梅獲得“梅花大獎”;朱啟瑞(三峽京劇團)、張禮慧(市歌劇院)、程聯群(市京劇院)、王弋(市話劇院)、吳熙(市川劇院)、劉廣(市歌劇院)等先后在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上榮獲“優秀表演獎”;話劇《河街茶館》榮獲“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提名獎”;話劇《幸存者》、歌劇《塵埃落定》分獲第五屆、第八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
重慶大學生戲劇演出季推出的優秀作品:話劇《寒夜》《重慶往事·紅色戀人》《畢業季》《星光里的朱麗葉》《重慶家書》、音樂劇《畢業生》,連續六屆入圍中國校園戲劇節,均獲得優秀劇目獎的最高榮譽,成績位居全國前茅。
重慶中小學戲曲小梅花展演平臺推出的優秀節目:川劇《皮金滾燈》《九流相公》《白鱔觀景》《還銀鐲》、梁山燈戲《柚子熟了》《三個和尚》、京劇《穆桂英掛帥·小兒女探軍情》等連續四屆獲得最佳集體節目、小梅花金花、小梅花銀花獎等殊榮。
三、青年人才培育
出人出戲是協會的工作重心,培養和推出德藝雙馨的青年人才是協會重要職能,通過舉辦中青年編導研修班、選拔優秀人才參加全國性的交流學習等多種途徑積極培育中青年人才。一大批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成為重慶戲劇發展的生力軍。
青年編劇王宏亮創作的話劇《重慶家書》、吳喜梅創作的話劇《家書》分獲2015年、2016年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青年人才扶持項目資助;陳國亮創作的話劇《山城兄弟》、吳喜梅創作的話劇《媽媽的書屋》,周津菁創作的川劇《金染坊》,高鵬創作的話劇《解放碑下》分別獲得中國文聯2016、2017、2019年度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資助。王宏亮創作的話劇《天下農夫》(合作)獲得2019年文化旅游部重點創作扶持。
目前全體會員在第五屆主席團的帶領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自覺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正創新,開拓進取。協會進一步創新平臺建設和服務方式,加強與社會各界合作,積極拓展戲劇美育教育、思想引領的社會功能。精心策劃戲劇創作、演出、交流活動,做大做強品牌活動,實現市級展演平臺與中國劇協全國賽事平臺對接,努力發現和培養中青年戲劇人才,爭取在全國賽事中獲得更多榮譽,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做出新貢獻。
市劇協五屆主席團成員名單
主 席:程聯群
副主席:
王 弋、孫勇波、周 利、黃 波、車 璐、劉 楓、趙 虎、彭光榮、胡 音
秘書長:徐 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