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網絡文明大會連續成功舉辦的第五個年頭。
“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絡文明建設,多次就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深刻闡釋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什么要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怎樣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為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11月19日,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致賀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發展和治理相統一、網上和網下相融合,廣泛匯聚向上向善力量。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擔當責任,網絡平臺、社會組織、廣大網民等要發揮積極作用,共同推進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一種力量,一個家園。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著眼于網絡強國助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全局,深刻闡明建設網絡文明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實踐要求,為加強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
一種力量 匯聚網絡正能量 推動形成向上向善強大力量 1 以正能量內容引領網絡文明
作為目前輿論斗爭的主戰場,互聯網應該如何讓文明好聲音,成為網上最強音?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個著力”的要求。其中,“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我國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強化網絡空間思想引領,加快推進網絡文明建設提供了指引。
近年來,“理上網來”“理響中國”等一批網上理論宣傳品牌,圍繞重大主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萬山磅礴看主峰》《牽媽媽的手》等一批新媒體作品,優化內容供給,讓黨的聲音成為網絡空間最強音;《人民江山》《跟著總書記學歷史》《風雨落坡嶺》等一批優秀作品,創新話語表達,實現了正能量與大流量的雙向奔赴。
2025年6月10日,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現場揭曉2025年網絡文明建設優秀案例,中國文聯“讀懂中國讀懂黨 謳歌生活謳歌夢”主題活動、中國青年網“強國一代有我在”系列微視頻、教育部“我和祖國共成長”網絡主題活動——打造高校師生愛國情感表達的爆款IP、光明網“理響中國”理論融媒體精品征集展播活動等網絡文明建設優秀案例以廣大網友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網上網下,同頻共振、同向發力,黨的創新理論通過互聯網“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5年6月10日,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現場揭曉2025年網絡文明建設優秀案例,中國文聯“讀懂中國讀懂黨 謳歌生活謳歌夢”主題活動成功入選。
2 以優質網絡文化滋養網絡文明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基因和密碼。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和神圣使命。”2024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
如今,人類社會朝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進,網絡空間成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新空間。億萬人民在網上的交流交往、創新創造,正日益催生出一種新型的文明形式——網絡文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曾作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的重要部署。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推出更多健康優質的網絡文藝作品。”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25年6月11日,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文化分論壇現場。中國文藝網記者 高森 攝
3 以科技賦能創新點亮網絡文明
文化與科技相生相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改進文化創作生產流程,推動“硬件”和“軟件”全面升級,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面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只有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精神文明建設才能發揮更大威力。”
2015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當前,社會上思想活躍、觀念碰撞,互聯網等新技術新媒介日新月異,我們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創新內容和載體,改進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充滿生機活力。”
2024年11月20日,習近平主席向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視頻致賀時指出,我們應當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勢,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安全作為底線要求、把普惠作為價值追求,加快推動網絡空間創新發展、安全發展、普惠發展,攜手邁進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
大流量之下,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動力,開創正能量網絡傳播的新范式。
2025年3月,《石榴籽·同心圓|超長畫卷,“透”出民族范兒》《Xi's State Gifts》等技術創新與內容價值皆具的優秀作品成功入選2024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AI精品案例;
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上,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數字中軸等借助沉浸式、數字化方式展現中華文明的數字作品成功入選2025年網絡文明建設優秀案例,中華數字藝術城“人工智能+藝術”創新平臺合作成立儀式正式開啟;
一個家園 引領時代新風尚 共建共享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1 以綜合治網管網凈化網絡文明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人民群眾對提升互聯網治理能力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加強網絡空間法治建設成為必然選擇。
“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網絡法治工作,強調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2018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
2 以良好道德風尚守護網絡文明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這樣強調。
要凈化網絡空間,塑造時代新風,培育網絡文明、捍衛網絡安全,需要人人有責,更需人人盡責。
2015年12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講話,強調要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學生既是網絡新媒體的受眾,也是改善網絡生態的重要力量。要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鼓勵學生利用所知所學,正面發聲、理性思辨,唱響網上好聲音,傳播網絡正能量,澄清是非、伸張正義,不做沉默的大多數。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講話,指出要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志愿服務建設、誠信社會建設、網絡文明建設,不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
2020年9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聽取意見和建議。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新時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設要有新氣象新作為。”2025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進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近年來,全國各行業各領域廣泛開展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和優秀志愿者等典型案例和事跡網上宣傳,有效弘揚網絡文明、凈化網絡環境;“青年文藝思政課”“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行動”“中國好青年”“青年網絡公開課”等系列產品在廣大青年網民中產生熱烈反響;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網絡誠信大會等成功舉辦為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提供了準繩、指明了方向;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絡精品評選、“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中國好人榜”等網絡主題活動正在億萬網民中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網絡文明風尚在網絡空間蔚然成風,億萬網民正以實際行動印證著“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3 以國際交流互鑒助力網絡文明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2024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強化用文化同世界對話的理念,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推動更多富有歷史文化底蘊、反映當代中國生活、具備國際文化視野的作品走出國門。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一批熔鑄古今、匯通中外的文化成果。
隨著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省烏鎮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倡導“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
2023年11月8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式發表視頻致辭。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十年來,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日益深入人心,為推進全球網絡空間發展和治理體系變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共建共享網上美好精神家園、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國一些文學作品、網絡游戲、網絡影視劇也成功“出海”,到中國旅游成為海外民眾的新時尚,進一步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力量、對外開放的力量。
匯聚向上向善力量,共建美好精神家園。
網絡是我們共同的生活空間,文明是最美的花朵。未來,我們要攜手并進,不斷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加強網絡空間文化培育,深化網絡文明科技賦能,完善網絡空間治理制度機制,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空間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讓網絡空間成為有價值認同、有人文關懷、有情感歸屬的美好精神家園。
來源 | 參考人民網、新華社、央視網、求是網、中國文明網、北京青年報、黨建網、中國網信等相關報道